热水器中堆积的坚硬水碱、水壶内壁上附着的白色水垢……这些问题让人不胜其烦。为解决烦人的水垢问题,阻垢剂作为分解水垢的主要材料,在净水领域已成科学共识。但随着阻垢剂在净水领域广泛应用,市场中关于阻垢剂的争议也日益增多。
为此,全国卫生产业企业管理协会净水产业链分会会长唐建星特别强调:“全方位认知阻垢剂,才能消除公众内心的困惑与恐慌,亦能平息市场中的不实传言。只有用科学数据代替情绪传播,才能真正守护消费者的用水安全。”
科学论证下,阻垢剂并非有毒或致癌。据了解阻垢剂的主要成分为磷酸盐,是一种常见的食品添加剂,在碳酸饮料、火腿肠、烘焙食品、奶酪制品中均有存在,在符合国家食品添加剂标准和卫生行政许可下对人体完全无害。《中国营养学会》建议,成人每日应摄入700mg的磷酸盐,以促进骨骼发育、参与能量转换。
在净水领域中,阻垢剂是一种优质的净水技术,而非添加剂。它的存在可干扰水中的钙镁离子形成水垢,防止水垢沉积在RO膜表面造成孔径堵塞,起到延长滤芯使用寿命,防止水效下降的功能。权威检测机构对合规净水器阻垢剂含量的检测数据显示,经过反渗透膜或纳滤膜过滤后的水质中,并未检测到磷酸盐的存在。
此外,作为国际通行的安全水处理技术,阻垢剂应用于净水中,是国家文明承认的存在。卫生部发布的《涉及饮用水卫生安全产品分类目录》充分表明磷酸盐作为阻垢剂材料,可在反渗透净水器中使用。不仅如此,美国国家卫生基金会NSF 公布的《Drinking Water Treatment Units - Aesthetic Effects》中,也明确规定了磷酸盐的限值范围,其中,最小限值为0.5mg/L,最大限值为10mg/L。
在权威机构与科研数据持续为阻垢剂正名的背景下,“阻垢剂有毒”的不实谣言已不攻自破,在符合国家规范的前提下,阻垢剂的安全问题也无需担忧。
用公开、透明的信息对抗误解,用科学严谨的数据消除焦虑。优质的净水技术不该被谣言所埋没,而应让其惠及千家万户。未来,希望行业内能够积极向公众科普阻垢剂相关知识,让大家对其形成科学、理性的认知,让阻垢剂回归其本质。